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- 生活常识 - 正文生活常识

见字如见人(见字如见人是真的吗)

老井百科 老井百科 2022-10-06 【生活常识】 193人已围观

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见字如见人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见字如见人是真的吗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本文目录一览:1、见字如见人是什么意思?

今天给各位分享见字如见人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见字如见人是真的吗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
本文目录一览:

见字如见人是什么意思?

“见字如见人”意思就是:字如其人,通过别人的字可以看出其是怎么样的人。字是人的心理描绘,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的媒介。“见字如见人”的读音是:jiàn zì rú jiàn rén“见字如见人”出自西汉文学家扬雄写的“书、心画也。”

意思是一个人的文字书法,是其心灵的映射。比如性格刚强的人,一笔一划都显得干净利落、方正坚硬;而性情软弱的人,则字体就相对无力,柔弱得多。西汉文学家杨雄就曾说:"书,心者也。心画形而人之邪正分焉"。翻译为:字体反应人心,通过其字体可判断人的潜在密码如好坏等。

扩展资料

苏轼在《唐氏六人书后》中曾以拟人的描述来评论书法“真如立,行如行,草如走”。楷书像人“站立”,行书像人“走”,草书则像人“跑”。

在《论书》中更进一步用人体构成五要素来比喻书法的构成和书法的五要素,说:“书必有神、气、骨、肉、血,五者阙一,不为成书也。”这不能不说是对“字如其人”理论的一种创见。

为什么说见字如见人

见字如面”、“见字如见人”、“见字如晤”、“见字视知”这些语言啊,都不是与书法有关,而是与书信有关的文化,你可能把“字如其人”与“见字如见人”混为一谈了。所以,见字如见人与字如其人是不一样的文化层次。

只有欣赏书法的人才会通过书法评论其为人和性格,那样另一回事了。

苏轼的书信

不过,书法与个性与艺术确实是有关系的。

那我们就说说书信文化与书法文化的关系。

在古代,信息传递非常不方便,如果家人外出了,那么不论在家里的人,还是在外面人的,都希望有一封家书,那就是非常宝贵的信息了。杜甫有一句关于家书的诗,非常有名,他说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。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写的诗句,虽然,不是年年月月烽火连天,但是,家书永远是最宝贵的信息,就是我们今天,如果一天没有几个短信,真不知怎么过一天。

古代交通不便,传递信息的困难可想而知。所以,每隔一段时间有一份家书,真的是“抵万金”了。

清代人给妻子的家书

明清时代的人写信,开头就是“见字如晤”、“见字如知”、“见字如见人”这样的语气,所以,民国时代的书信,这样的表达方法很普遍,有的书信最后还有“某某字”这样的落款,说明这封信是“我写的”。以确保家人相信内容的真实性。

那么,为什么要有“见字如见人”这样的说法呢?

其实,古人很多人都不是书法家,也没有书法家这个意识。

古人对书信中的字,主要是认为说,这是亲人的“手泽”,见到亲人非常不容易,见到他的“手泽”当然,就像见到亲人一样了。所以,家人对书信视为非常宝贵的资料,要精心保存起来的,如果很长时间不来信,就会拿出以前写的信看看,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。这是感情色彩的一层含义。

蔡襄的书信

那么还有一层含义,是比感情色彩更重要的,那就是见到亲人的“手泽”,就证明亲人还活着,大家心里都觉得很平安。所以,杜甫才有“家书抵万金”的说法,你为一封信到家了,就万金来了?肯定不是,是因为亲人的平安比万金还要金贵。

那么,是不是因为从书法上能看得出来是亲人写的呢?这就不一定了。如果家里人认识字,那是没有问题的,如果不认识字,怎么可能认识是不是亲人写的字呢?除非对亲人的字非常熟悉。

但是,你再熟悉亲人的书法,这与欣赏书法艺术,仍然还是有一定距离的。

欣赏书法需要学问,而欣赏亲人的书信不一定需要学问。比如说丈夫给妻子的书信,就是妻子不识字,她也会非常珍贵的。因为,这都是他们情感的联系。

最后我们说说欣赏书法的问题。

事实上,书信文化在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。我们考古发现,目前最早的私人书信实物是里耶秦简。在里耶秦简中,有一个叫柏的基层官吏,给家里写了一封问候母亲的信。

这是一封信是官吏柏附带在公文中邮传的,因为秦时,没有合法的私邮制度,官邮只传递官府文件,不许私带书信。官吏互相之间的通信联系,往往通过官方的邮传系统进行。我们从这封最早的信件实物就看得出来,从古至今,思念亲人就是永远的爱。

中国最早的书信实物里耶秦简

那你想想,这封信会有欣赏书法是因素吗?

中国欣赏书法是从汉代逐渐开始的,到了魏晋时代,达到一个历史新高潮 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之间,互相欣赏书法优劣,成为一种风气,所以,我们看,流传下来的王羲之、王献之的书法作品,几乎都是书信。这样保存和欣赏书法,已经远远超过对文字内容的欣赏了。这个传统也一直保持到今天。

颜真卿的书札《祭侄稿》

清代书家理论家刘熙载,继承并发展西汉晚期扬雄的“书,心画也”之说,提出来的一个著名的书法欣赏论点。他在《艺概》中说:“书,如也,如其学,如其才,如其志,总之曰如其人而已。”意思是说书法作为一门艺术,它能够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书者的学识水平、文化素养、艺术才华、性格特点、感情色彩、趣味追求,以至思想倾向、道德风貌等等。

我们从实践来看,刘熙载“书如其人”的说法,大体上,是符合“书如其人”的事实的,这就是说,我们从一个人的,书法中也能看出他的为人个性的。但是,也不能一概而论。书法美和个人品德相反的例子也是很多的。

我们欣赏书法,一方面要看其书,一方面也要观其为人出世的品格。

“见字如见人”是什么意思?

“见字如见人”又称“字如其人”,其实最早源于西汉文学家扬雄讲的一句名言:“书、心画也。”这句话得意思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,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。“字如其人”,意谓人与字,字与人,二而一,一而二,如鱼水相融,见字如见人。

贤哲之士的字,温和醇厚;英雄豪杰的字,沉着刚毅;脱俗奇人的字,磊落洒脱;文人学士的字,清俊秀丽。这真可以说把“字如其人”表述得淋漓尽致。

扩展资料:

一、字如其人的理解:

1、字,是人体生命的对应

苏轼在《唐氏六人书后》中曾以拟人的描述来评论书法“真如立,行如行,草如走”。楷书像人“站立”,行书像人“走”,草书则像人“跑”。

他在《论书》中更进一步用人体构成五要素来比喻书法的构成和书法的五要素,他说:“书必有神、气、骨、肉、血,五者阙一,不为成书也。”这不能不说是对“字如其人”理论的一种创见。

清人王澍又给苏轼补充了三项内容,他说:“作字如人然”。怎么如人呢?“筋、骨、血、肉、精、神、气、脉,八者备而后可为人”。

可以把这八个字作这样理解,字的筋、骨、血、肉,体现作者的基本功力;字的精、神、气、脉则反映作者的修养素质。

不仅如此,清刘熙载还更形象、更具体地把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字作了进一步阐述,他在《艺概》中说:“贤哲之书温醇,骏雄之书沉毅,畸士之书历落,才子之书秀颖。”

2、字,是书者志向的外化

字,就是书写人的意志、情趣、追求。清刘熙载在《艺概》中指出:“写字者,写志也。”他并举出张旭教诲颜真卿的一句话:“非志士高人,讵可与言要妙?”

其实,好的书法都有深刻的含义,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情趣,而且往往能一目了然。唐张怀在《书艺》中说的很清楚:“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,皆有深意以见其志,览之即了然。”

只要认真观察,从好的书法作品和文章中,都可以很明白地看出作者的思想、志趣。宋黄庭坚盛赞林逋的字如何写出高洁的志向。

他说“林处士书清气照人,其端劲有骨,亦似斯人涉世也耶。”林逋的字清气照人,笔劲有骨,同他的处世为人是很相似的。

3、字,是书者心境的表白

字既可以“外师造化”,又能“中得我心”。若仅能反映外物,而不能表达自我心意,表达外界物像在内心引发的启示和感受,就失去了写字的意义。这就是清代周星莲在他的《临池管见》中说的,“若仅能置物之形,而不能输我之心,则画字、写字之义两失之矣”。

明项穆在《书法雅言》中也说到,“书之心,主张布算,想象化裁,意在笔端,未形之象也。书之相,旋折进退,威仪神采,笔随意发,既形之心也。”

书法作品的构思、布局、变化,是意念感情集中在笔尖上,还未形成实在的形象;而书法的造型,回旋转折,进退往复,严容神姿,笔毫随着作者的意念、感情而动,是已经见诸实在的构思。说明书法是无形的“心”和有形的“相”的辩证统一,颇有独到见解。

4、字,是书者情绪的流露

唐大文学家韩愈在《送高闲上人序》中介绍张旭怎样借草书来抒发他的思想情绪,有这样一段话:“喜怒窘穷,忧悲、愉佚、怨恨、思慕、酣醉、无聊、不平,有动于心,必于草书焉发之。”

他说,张旭有什么高兴的事、生气的事,或窘迫穷因、忧伤悲痛,或愉悦闲逸、怨恨、思慕,或酣醉无聊、心中不平,只要有动于心,必借草书加以抒发。说明张旭作草书,总是凝聚着多变的心绪、复杂的心态,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。

参考资料:

百度百科-字如其人

见字如见人的由来?

“见字如见人”又称“字如其人”,其实最早源于西汉文学家扬雄讲的一句名言:“书、心画也。”这句话得意思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,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。“字如其人”,意谓人与字,字与人,二而一,一而二,如鱼水相融,见字如见人。

贤哲之士的字,温和醇厚;英雄豪杰的字,沉着刚毅;脱俗奇人的字,磊落洒脱;文人学士的字,清俊秀丽。这真可以说把“字如其人”表述得淋漓尽致。

扩展资料:

一、字如其人的理解:

1、字,是人体生命的对应

苏轼在《唐氏六人书后》中曾以拟人的描述来评论书法“真如立,行如行,草如走”。楷书像人“站立”,行书像人“走”,草书则像人“跑”。

他在《论书》中更进一步用人体构成五要素来比喻书法的构成和书法的五要素,他说:“书必有神、气、骨、肉、血,五者阙一,不为成书也。”这不能不说是对“字如其人”理论的一种创见。

清人王澍又给苏轼补充了三项内容,他说:“作字如人然”。怎么如人呢?“筋、骨、血、肉、精、神、气、脉,八者备而后可为人”。

可以把这八个字作这样理解,字的筋、骨、血、肉,体现作者的基本功力;字的精、神、气、脉则反映作者的修养素质。

不仅如此,清刘熙载还更形象、更具体地把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字作了进一步阐述,他在《艺概》中说:“贤哲之书温醇,骏雄之书沉毅,畸士之书历落,才子之书秀颖。”

2、字,是书者志向的外化

字,就是书写人的意志、情趣、追求。清刘熙载在《艺概》中指出:“写字者,写志也。”他并举出张旭教诲颜真卿的一句话:“非志士高人,讵可与言要妙?”

其实,好的书法都有深刻的含义,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情趣,而且往往能一目了然。唐张怀在《书艺》中说的很清楚:“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,皆有深意以见其志,览之即了然。”

只要认真观察,从好的书法作品和文章中,都可以很明白地看出作者的思想、志趣。宋黄庭坚盛赞林逋的字如何写出高洁的志向。

他说“林处士书清气照人,其端劲有骨,亦似斯人涉世也耶。”林逋的字清气照人,笔劲有骨,同他的处世为人是很相似的。

3、字,是书者心境的表白

字既可以“外师造化”,又能“中得我心”。若仅能反映外物,而不能表达自我心意,表达外界物像在内心引发的启示和感受,就失去了写字的意义。这就是清代周星莲在他的《临池管见》中说的,“若仅能置物之形,而不能输我之心,则画字、写字之义两失之矣”。

明项穆在《书法雅言》中也说到,“书之心,主张布算,想象化裁,意在笔端,未形之象也。书之相,旋折进退,威仪神采,笔随意发,既形之心也。”

书法作品的构思、布局、变化,是意念感情集中在笔尖上,还未形成实在的形象;而书法的造型,回旋转折,进退往复,严容神姿,笔毫随着作者的意念、感情而动,是已经见诸实在的构思。说明书法是无形的“心”和有形的“相”的辩证统一,颇有独到见解。

4、字,是书者情绪的流露

唐大文学家韩愈在《送高闲上人序》中介绍张旭怎样借草书来抒发他的思想情绪,有这样一段话:“喜怒窘穷,忧悲、愉佚、怨恨、思慕、酣醉、无聊、不平,有动于心,必于草书焉发之。”

他说,张旭有什么高兴的事、生气的事,或窘迫穷因、忧伤悲痛,或愉悦闲逸、怨恨、思慕,或酣醉无聊、心中不平,只要有动于心,必借草书加以抒发。说明张旭作草书,总是凝聚着多变的心绪、复杂的心态,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。

参考资料:

百度百科-字如其人

见字如见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见字如见人是真的吗、见字如见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

Tags: 见字如见人

文章评论 (暂无评论,193人围观)

icp渝ICP备20002766号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目录[+]